SillyBillie

嘿嘿

515生物

1、

这道题真实知识盲区…算了当科普来做吧。

答案:B

线索:雄舞虻的趋于生存和交配;成功捕捉猎物几率不为1


↓复制自生物学通报


(动物的求偶喂食行为是怎样进化来的呢?

应当说,研究动物行为的进化比研究动物形态的进化要困难得多,因为研究形态结构的进化有化石为依据,而行为则没有化石。

通过对近缘物种行为的比较研究,可以精确地重建各个行为的进化过程。有时可以把同一亲缘群中不同物种的行为按其相似程度排列成一个完整系列,通过与较原始物种行为的比较,常常可以查明较进化物种行为的起源。

通过比较研究还可以找到两种极端行为之间存在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这大体上可以代表一种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这方面一个最著名的研究实例就是双翅目舞虻科(Empididae)的求偶喂食行为。

通过对该科各种舞虻求偶喂食行为的比较研究,可以把这种行为从无到产生、从低级到高级划分成许多进化阶段(图3),

第一个阶段是求偶喂食行为尚未产生,但雄虻求偶时有被雌虻吃掉的危险,

最后一个阶段是雄虻只织一个丝质空茧,茧中没有任何猎物,

到此为止,求偶喂食行为已经演化成了一个仪式化的视觉通讯信号。整个进化过程可分为8个阶段:


       第1阶段:在舞虻科的大多数种类中,雌雄虻各自独立地捕食昆虫,没有求偶喂食行为。这类舞虻的雌虻有时以同伴为食,当雄虻试图交配时有可能被雌虻吃掉。

       第2阶段:雄虻捕捉一个猎物递给雌虻,乘雌虻取食猎物时完成与雌虻的交配,这就大大减少了自己被雌虻吃掉的危险。

       第3阶段:雄舞虻不是带着猎物直接去寻找雌舞虻,而是与其他雄舞虻(都握有一个猎物)一起在空中飞舞,猎物只是作为交配的一种刺激物,而不是防止交配时被雌虻吃掉的替代物。雌虻闯入在空中飞舞的雄虻群中,选择其中1只雄虻与其交配。

       第4阶段:Hilara属中的很多种类,雄虻把捕到的猎物松松地缠绕上一些丝线,以便猎物保持安静。

       第5阶段:Empis属中的一些种类,雄虻用丝把猎物紧紧地包裹起来,看上去像是一个球状物。当雄虻与雌虻在空中相遇时便把这个球递给雌虻并骑在雌虻的背上,然后便双双落在一株植物上,雌虻开始转动和探察此球,最后会把其中的猎物吃掉,与此同时雄虻便完成了与雌虻的交配。

       第6阶段:雄虻捕捉一个小猎物并吸干它的体液,此时猎物已不再是可食的了,然后它在其外织一个复杂的丝球并把丝球递给雌虻,雌虻在交配期间玩耍此球但不会从它获得任何营养物。

       第7阶段:雄虻捕捉的猎物极小,对雄虻和雌虻都没有食用价值,只是为了把它粘附在丝球的一端,此时丝球的作用仅仅是交配的一个刺激物。

       第8阶段:球虻(Hilara sartor)的雄虻奉献给雌虻的丝球是空心的,里面根本就不含有猎物,此行为只具有刺激雌虻交配的作用,与第1阶段的行为是处于一个行为演化序列的两个极端。


      舞虻科昆虫求偶喂食行为进化的几个阶段

       A.不递送猎物,有时被吃掉;

       B.递给1个真实猎物,降低了受攻击的风险;

       C.在猎物外作一丝茧,乘雌虻打开丝茧吃猎物时完成交配;

       D.不捕猎物,只奉献1个空茧作为求偶信号


         如上所述,有人认为雄虫为雌虫奉献猎物的最初功能是减少雄虫在交配时被雌虫吃掉的可能性。但汤姆希尔(W.R.Thomhill)却根据亲代投资的概念提出了另一种功能解释,认为雄虫是靠多种多样的方式为雌虫提供营养,以此参与对后代的投资,这些投资方式包括用腺体分泌营养物、捕捉猎物献给雌虫、反吐食物喂给雌虫(如瘦足蝇科Micropezidae的瘦足蝇交配时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反吐给雌蝇)和雄虫自己献身(如螳螂)等。雌虫则依据雄虫提供食物的质量选择配偶。

评论